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

作者:尚捷文化网2017-01-12 浏览量:261

  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但对很多教师来说,它也是个难题。很多教师想做课题研究,不是没有思路,就是没能坚持研究下去。那么教师该怎样做小课题研究呢?下文做了详细介绍。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

  一、小课题的概念

  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科研的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提高或解决的小型的教育科学研究。

  二、小课题的特点

  (一)小课题的第一个特点贵在一个“小”字。

  1、选题切口小。

  这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点,但从教师选题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合适的地方。例如“小学生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这个选题,虽然规定了级段、英语学科,但是就“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范围和内容来说,依然大了些。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你是就哪一种学习方式转变谈这个问题?这三种学习方式虽有区别,却有联系。是怎样区别,又是怎样联系的?基层老师做课题,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大课题,而应该选择预习、课堂听讲、作业等学习环节的一个方面来研究。有老师选择“下课前五分钟的教与学”、“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等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从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等入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研究范围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的课题研究不必是高深莫测的理性思辨,也无需长篇大论的宏大叙事。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在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

  例如“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或者是“怎样培训学生的倾听能力”,其研究的范围就让人一目了然。

  3、解决问题小。

  小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是教师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它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例如“素质教育下的作业改革”这样的选题,帽子扣得太大。我个人认为它不宜于小课题。然而“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指导学生背课文”、“学生上课懒得举手发言怎么办”等这样的小课题就明确多了,以小见大,耐人寻味,解决的都是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好操作,易出成效,还可以尽快让教师体会到小课题研究的好处。

  4、研究机构小。

  小课题研究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如一个备课组,或是教师自愿组成的一个团队。人员构成应尽量简单。我们都是农村教师,每个学校六个班,最多十二位教师,没有团队,一般都是一个人,怎么去搞开题报告,又怎么去搞同伴互助?研究过程中又该如何去研究,结题又该有哪些东西?这才是我们基层老师最需要的。

  三、小课题研究“实”在一个“真”字

  说到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怎么个样问题法,又怎么个过程法和成果法?一句话,诸多老师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我能否给大家一个模式?说实在话,我没有什么模式,只能谈谈自己的观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谁能没有问题呢?我的观点是有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当我们老师还不清楚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情况下去学习,和同伴研讨,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在研究,就应该说是课题研究。我们小课题的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生命活力的又急需解决的个人问题。

  四、小课题的研究重在“活”。 所谓“活”是说,教师在平日自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它不需要严格的研究程序,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存在于教师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时都可以开放,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五、小课题的研究需要“快”。 所谓“快”。指的是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由于样本较小,它不需要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小课题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小”、“真”、“实”、“活”、“快”来概括。小课题虽“小”,但其价值并不小。如果一线教师在做小课题研究时能做到上述几方面,不但会使小课题研究变得简单,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能为以后做大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了解相关出版服务
上一篇:课题申报时的基本流程 下一篇:河北省教科研所发布“十三五课题”填写申报书注意事项

我要出版

注:学术顾问将联系您,请通过好友验证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