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落实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按照我国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重要任务。明确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2001年、2010年先后启动义务教育、高中课程改革,进一步指明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方向。结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以及高考模式和走向,及时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工作尤其紧迫和必要。
2.我市初高中教学的现实背景
2001年,我市进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学生的中考成绩大幅度提高就是很好的印证)。可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高中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则产生了对初中教学的怀疑,互相埋怨、指责,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已多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也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可是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对初中学生及其学情缺乏了解,以至于初高中教学部分内容出现脱节,初高中教学在学生的学法上、教材的使用上、教师的教法上还存在很多不同,造成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行为的盲目性。如何改善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教学;高中教师怎样做好教学的衔接,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目的意义
1.课题的概念。
“教学衔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依据新教材的内容、思想和方法所生成的易于学生同化的特定教学环节。“初高中教学衔接”不但是指知识上的衔接,还有能力上的衔接,更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因此,“初高中教学衔接”, 是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将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建立、扩大和重新组织,使新知识被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温故知新和后继发展,建立有序、完整、科学认知系统。
(2)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
(3)有利于改变不同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加强学段联动,实现初高中教学的协调发展.
(4)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当今社会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的社会。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决定了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而全民族综合素质提高的标志是教育的普及程度,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双基”工作任务,国民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大学教育了。未来国际间强烈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教育改革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5)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改革。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是新课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6)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现状规律。
发展心理学的划分,初中生属于少年期,高中阶段学生属于青年初期,初中段的学生成人感发展十分迅速,独立意向明显增强,他们要求确立自我,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有更多的自主性,自尊心强烈提高,但迫于升学的压力,发展特长的愿望呈渐消趋势。高中阶段是形成个性、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是对未来生活进行准备,作出选择,趋向成熟和稳定,大部分高中特长生的特长项目已相对固定下来。因此,初高中的衔接对学生特长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一贯性、有效性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衔接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现代认知理论。(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容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3)认知结构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把学习过程归结为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习的关键在于寻找和发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新的学习应该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应形成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4)系统论对衔接教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与高中的教育教学衔接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网上搜索浏览,得到以下信息:
(1)初高中衔接教学问题已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开展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如福建师大附中出台了《部分学科初中高中教学衔接指导意见》,襄樊五中高云老师、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宋鹏老师等写有初高中的学科教学衔接的文章。但这些研究只局限在单学科教学衔接的浅层,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性、操作性、上层次的成果。
(2)尚没有看到对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全方位的系统研究。暂未看到全面、有效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可操作性做法和引导高一新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的有效方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主要通过“衔接实验”,强化教师职业定位意识和学段质量意识,在学段连接处铺垫搭桥,从教育思想、教学要求和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教学评价诸方面衔接研究着手,导引初中生向高中的顺利过度,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提高学科质量达成度,整体提升全市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1. 要把转变教师观念放在首位,要求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待和进行教学衔接,尊重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低起点、缓坡度,实现初高中衔接平稳过渡。
2. 通过学习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照教材,疏理归纳高中教与学必备,而初中教学中又缺漏或薄弱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分析原因,找出高中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点,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与整合,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列出初高中各应完成的查漏补缺任务细目表,及时与高中沟通,传递查漏补缺信息。同时形成初中高中衔接教学教案集。
3. 通过调查和座谈,全面了解初中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初中生学习的情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只听不想,只想不练,只练不悟的学习特点。及时向高一教师传递了解的情况,以便对高一新生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高一教师教法的改进,做好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衔接。
4. 配合高中,调查分析初中生升入高中的学习障碍、思维障碍和心理负担,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学法指导。
5 加强教学评价的衔接研究。首先加强初高中地生学科教学衔接(初中地生增加课时,在九年级补开课;地生由八年级结业考改为同步参加中考);二是改革中考的考试内容和命题方式,做到能够靠拢高考的尽可能靠拢。
6. 通过实验研究,配合高中分别形成各学科有效提升高中教学必备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系统的校本教材和资料,有效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资料,以及形成高一新生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形成有效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可操作性方法和引导高一新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的具体做法。
六、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2013.3)
(1)做好前期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意见,制订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提出课题研究计划。开题论证修改课题方案
(3) 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理论学习,研究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内容,各学科制定学科实验方案。
(4)做好讨论内容的记录,材料的收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3——2014.3)
(1)选定确定试点学校、年级。
(2)寻找初高中教材的知识衔接,结合旧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和突破点,结合对学生的调查,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区学校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操作方法。
(3)通过实践,不断的提出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在了解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在本市举行成果展示课,听取本市教师评价,不断推进课题研究。
(4)组织课题组成员分析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形成相关材料。
(5)修改方案与完善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3—2014.9)
(1)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
(2)汇编成果专辑。
(3)召开结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了解初高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差别,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过程中及时改正和制止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以问卷等形式调查高一学生学习的困难和原因,为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找到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初级中学进行调查,可以向教师、学生了解,也可以听课观摩。
(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教师的讨论及课堂感受借助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研究初高中相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在探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理念。
(3)个案研究法。对中考成绩较好而高中成绩下滑比较明显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的通过谈心、作业面批等方法反馈情况,及时研讨,找到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
(4)行动研究法。通过校内及校外的研讨课及时进行实践、交流,并对比实施的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同年级或不同年级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获得教学尝试的现有得失,并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初高中教学衔接调查报告。
2.各学科初高中教学衔接实验方案
3. 问卷调查
4. 教师实践成果,即教师的随笔、
5.
6. 反应学生发展的跟踪调查汇报
7. 初高中教学衔接课堂教学实例
8. 中期报告
9. 结题报告
10. 教学研究集
八、实验组织领导
课题指导:庹明国 杨文健
课题负责人:韩贵盛 肖帮启
主要成员:韩贵盛 柯四清 陈华洙 肖帮启 杨文健
王纯惠 张剑梅 张京梅 李大明
注:学术顾问将联系您,请通过好友验证
加学术顾问好友交流需求
学术顾问根据需求,介绍适合服务
为保障双方权益,签订正规合同
装帧、印刷,邮寄样书(依书号而定)等
根据初期商定,申请对应的书号
审稿、查重、润色、封面、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