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尚捷文化网2017-08-29 浏览量:608
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指出:“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陶行知 先生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这些教育名家都说出了同一个道理,生活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纲要》的“组织与实施”还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直观为主,幼儿的学习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而让幼儿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参与美术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让幼儿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想象,从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拓展生活的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促进幼儿在不同的审美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应充分利用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中所承载的鲜活的各种教育资源,以使幼儿的审美智慧更富有灵气,他们的审美创造更富有创意。

  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是以训练技能为主,以“依葫芦画瓢”模仿操作为主要形式,既难以激发和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情趣,又致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总能发现,许多孩子的作品大同小异,缺乏了幼儿可贵的童趣和生命的灵气,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教育越来越远离了孩子们自己身边的生活。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我园地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小城镇,周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我们开展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且我园在“十五”期间曾承担江苏省陈鹤琴研究会子课题《大自然、大社会的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任务,又进行过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开发本土教育资源,构建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区教研课题《美工劳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实践研究》和《幼儿园生活化美工活动的实践研究》等研究工作,这就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认识和经验的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必将促使我园教师深入学习生活教育理论,理性地去认识这一理论在幼儿美术教理念中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认清生活教育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并以此为指导,去探究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审美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内容、方式和有效途径,从而加快我园园本课程的建设进程,为提升我园的办园特色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 幼儿教育的生活化是指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教育时,要把幼儿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摘自《新浪博客》 2007-11-17 所载 《学前教育研究》“生活化原则”一文)本课题述及的生活化特指以幼儿的生活为背景,以其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其熟悉的人、事、物为教学活动的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选择生活化的内容,运用生活化的形式,提供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真切的体验。

  创意美术活动 创意即指“创出新意,也指所创出的新意或意境”(《辞海》),或指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构思。“创意美术活动”是指具有自发创造性想法的美术活动。在本课题中,“创意美术活动”是一种以拓展幼儿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表现技能、技巧,尝试大胆创作、提升审美欣赏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以美术创作为主要内容,以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与专业活动室活动相结合为教学形式的园本特色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使其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理论假设和依据

  1.生活化的审美环境可为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提供必要的素材,更能通过感官效应启示幼儿的审美创意。

  (1)马克思曾说:“人的发展与环境影响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曾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中把“给幼儿提供准备好的教学环境”作为其核心思想。她强调教师应成为环境的准备者、保护者和管理者。《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也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要开展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创设生活化的审美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用来幼儿欣赏的优美环境,又是激发幼儿自由创造的乐园。

  (2)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让•皮亚杰认为:“人的智慧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交换信息逐步构建起来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可见,浓郁的生活化审美环境能充分利用幼儿直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使幼儿浸润在丰富多彩审美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之中,对幼儿的感官产生明显的诱导和激发效应。这样的环境既应有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高雅的经典的艺术素材,又有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就可让幼儿欣赏他人的同时发现自我,开阔艺术视野,有意、无意地获得艺术创意的启示,显然,创设这样的环境对于发展幼儿的艺术智慧是不可或缺的。

  2. 幼儿的审美创意需要丰富的艺术“营养”为基础,这些“营养”需要从大量的艺术欣赏活动中去汲取。

  (1)对于艺术对人之情感影响的重要性, 鲁迅 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意美以感人,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我们现代美学大师彭吉像也指出:“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多听音乐就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得多了,读得熟了也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和欣赏-―显然,人的艺术修养只有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才能不断丰富和提高。”

  (2)可见,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欣赏活动,才能让幼儿通过观赏、品味和比较,应用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逐步去懂得、理解并学会鉴别美的品位,使他们的审美潜能得以激活。显然,开展创意美术欣赏活动能让幼儿与优秀的艺术作品广泛对话,可使他们逐步具备敏锐的审美注意能力、细腻的审美感受能力、独特的艺术理解能力和丰富的审美想象能力,由此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和水平,启示幼儿的艺术创意智慧,这正是欣赏活动的奥妙所在。

  3. 要让幼儿实现他们的美术创意,就必须为他们提供美术创意实践的充分机会,如此他们才能运用已有的审美技能和技巧进行创意表现。

  (1)前苏联教育家教育家乌索娃认为:“正确地组织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就意味着正确地教育他们,在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游戏时的各种相互关系中,能够实现有效的教育过程,正因为儿童在这里不是学习生活,而是过自己的生活。”《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指导要点”也强调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2)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就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游戏、尝试和探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边模仿边探索实践,尝试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以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在获得体验和经验的同时,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发展了自己潜在的创造性智能,因此创意美术实践活动就成为他们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实现审美情趣发展和创造性表现能力提高的基础。

  4.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和爱好,认同幼儿个体间的发展差异,是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指导策略的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都重视个人,注意一个人的能力,他的心理结构以及他的兴趣、动机和需要……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有个性的生命体,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2)《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三个原则,即“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在艺术领域的教育“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差异明显,因此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使不同的幼儿个体都能在活动中不断积淀和发展审美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创作技能,提高美术创造的表现能力,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并发展艺术智慧和潜能。因此,充分呵护不同年龄和不同幼儿个体的审美兴趣和爱好,凸显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就成为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有效教学指导策略。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生活教育理论和《纲要》的相关精神为指导,试图通过对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环境创设、审美主题和作品欣赏、美术创作以及教学指导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试图以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人、事、物为题材,设计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多种创意美术活动,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审美想象与创造潜能,以此丰富我园的教育特色内涵。

  (二)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环境创设的研究

  研究要点:以幼儿在生活中的兴趣点为取材来源,利用墙饰、作品展示、场景布置等多种方式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供幼儿欣赏、互动的美术环境,发挥幼儿的感官效应,让幼儿在浓郁的审美情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促使幼儿获得审美智慧的启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创作的氛围,激发幼儿创造性审美表现的欲望。

  子课题二、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审美主题和作品欣赏的研究

  研究要点:以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和爱好,探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选择适宜幼儿欣赏、理解的优秀艺术作品或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探索幼儿创意美术欣赏活动的不同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美术主题欣赏活动,加深审美理解,丰富艺术积淀,启示艺术智慧。

  子课题三、开展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创作活动的研究

  研究要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活动,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参与的不同美术创作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材料和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不断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切实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和能力;以区域活动为审美自由创作的辅助平台,满足不同幼儿审美爱好和审美表现的欲望和需要,使幼儿的艺术创意获得最大限度的张扬。

  子课题四、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学指导策略的研究

  研究要点:充分呵护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幼儿的审美兴趣和爱好,凸显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创意美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积极探索幼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教学指导策略。

  五、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和《纲要》的有关精神,学习生活教育、美术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帮助教师牢固确立这些理论、思想在课题研究中的正确体现,切实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不断拓展研究的思维视野。

  2.行动研究法:以生活教育理论和《纲要》的有关精神为指导,从生活化审美环境创设、审美主题和作品欣赏、美术创作以及教学指导策略等方面进行实践的设计和探索,在创意美术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再实践,逐步获得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开展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密切联系的事实材料,分析、归纳教学实践中采取的相关措施,对取得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提炼,进行中期阶段小结和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

  (二)研究对象:本园大、中、小年龄段全体幼儿

  六、研究主要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3—2011.6)

  1.确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框架;

  2.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4.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健全学习交流制度。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1.9—2012.10)

  按实施方案、子课题工作计划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探索创设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环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由此开展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

  第二阶段(2012.11—2013.1)

  总结回顾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初步总结和反思,举行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活动,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明确后阶段课题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第三阶段(2013.2—2014.1)

  根据中期汇报的情况,对课题研究方案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各子课题研究计划,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三)结题鉴定阶段(2014.2—2015.6)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优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幼儿美术作品展示、教师优秀教育随笔和等),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浓郁的生活化审美环境,乐享创意氛围。

  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幼儿创设富有美感的环境,就会给予幼儿启发,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和创作欲望。因此,和谐良好且富有创意的环境是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基础,幼儿每天接受环境的熏陶,无形中培养了创造力,陶冶了尚美情操。

  1.活动环境艺术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我园根据现有的园舍条件和幼儿学习的兴趣、需要,深人挖掘可利用的美术教育空间,充分利用各层楼梯墙面、走廊、地面,师幼共同参与生活化美术教育环境创设。我们选择充满童趣的幼儿作品来装点环境,既是幼儿亲自动手参与环境布置,也或者是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作为环境布置的素材,注重了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不仅能让幼儿互相欣赏、学习,帮助幼儿形成丰富的审美体验,更能让幼儿随时体验成功的自豪,深刻的享受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热情。

  2.主题环境多样化

  主题墙面可成为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重要展示形式之一。在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大胆的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表达,从而在环境中留下学习、探索的印记。如师幼一起创设 “花的海洋”主题墙,将幼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花组成一幅美丽的画,有“毛根花”、“撕纸花”、“卷纸花”、“塑料花”等不同材质、形态各异的花,琳琅满目,让活动室变成了花的海洋。开展“有趣的脸”主题时,通过折纸的变化,用线描的手法让自己的脸产生变化,用纽扣、保丽龙球、树叶等,让一张张脸变得有趣夸张,充满童趣的艺术造型,表现不同的创意。

  3.游戏环境趣味化

  在美工区域,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充足、难易适度的物质材料。如废旧瓶子、废旧纸盒等,穿旧的鞋子、木屑、旧菜篮子、旧筷子、废旧水果包装袋等,这些材料都成了触发幼儿创造灵感的导火索。在各班的美术区域中幼儿呈现的作品越来越有创意,饮料罐做身体,瓶盖做眼睛,用毛线一缠就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废旧的钢丝球和可乐罐做成愤怒的脸。角色游戏时,将幼儿制作的糖果在糖果屋售卖,装扮美丽的瓶子插上插花装饰娃娃家,用树叶、彩绳、纸袋装饰出的美丽服装成为表演区的道具。只有让幼儿成为材料的主人,让材料成为幼儿的玩具,激起幼儿的创造欲望,创意的幼芽才能茁壮成长。

  (二)多样的生活化审美主题和欣赏活动,积淀创意体验。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善于挖掘幼儿乐于接受、喜爱的,能引发孩子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

  1.从幼儿所关注的话题中选择

  幼儿美术欣赏应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生活,利用随机性的和渗透性的观察与欣赏,适时组织开展美术活动。如《瓶子大变身》的主题就是出自幼儿的讨论。一名幼儿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瓶子,半圆形的弯弯的瓶子,是用来插花装饰的。大家看到了,觉得很特别,都围着看,七嘴八舌的就开始了讨论。老师发现大家对瓶子特别感兴趣,就设计了《瓶子大变身》的系列活动,有各种各样瓶子的欣赏,从瓶子的造型、色彩、画面装饰灯不同角度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感受不同的美。有用各种材料装饰瓶子,用颜料在瓶子上彩绘,用粘土、鞋带、毛线缠绕的方式装饰瓶子,还有在瓶子中进行彩沙的堆积,形成色彩的装饰等都十分富有创意。

  2.从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及绘本作品中选择

  剪纸动画、皮影动画、水墨动画等各具魅力,都能深深吸引幼儿的目光。我们选择其中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开展美术系列活动,如《葫芦娃》。尝试从动画造型、用色、肌理效果等方面,引导幼儿欣赏并尝试进行美术创作。在美工区又开发了制作服装和道具的内容,幼儿很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制作,然后表演区的幼儿又可以用自制的服装和道具进行“葫芦娃”的表演。

  另外,我们发现绘本中蕴藏着许多美术元素,我们从造型、色彩、构图等不同的美术欣赏角度及美术创作角度来挖掘美术活动的素材。如:《我的连衣裙》。以色彩、大小、方向等方面有规律的变化而重复出现,让幼儿通过欣赏小兔的连衣裙感受重复图案的美,了解按规律排列图案营造美感的技巧,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3.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中选择

  在选择活动时,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幼儿对自然界中的自然物、植物、动物、景物进行观察,将具有特色的建筑物、民俗文化为活动内容。如在“三八”妇女节,我们预设了活动“漂亮妈妈”,通过收集妈妈的照片,观察、讨论、交流妈妈服饰、头饰、体貌等,使幼儿从生活中去多角度多视野地丰富妈妈的形象。幼儿情不自禁地把妈妈画得五彩缤纷,很有创意地打扮白己的妈妈,画出自己心中的“漂亮妈妈”。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还要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焦点,生成符合幼儿当前兴趣需要的有价值的美术活动。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从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中选择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其造型、色彩、构图等美术元素都各具风格,很有感染力。如中国的京剧服装、脸谱、青花瓷器、民问布艺等,线条或简单古朴或灵动多变,色彩或明快绚丽或古朴有韵味,富有浓烈的民族文化气息。有选择地开展一些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美,提高审美情趣,还能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世界的喜爱。

  5.从名家名作中选择

  根据幼儿的审美心理,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选择风格天真、单纯的大师作品。如:凡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充满令人迷醉的色彩和线条,用不同纯度的黄色,少量的深绿、草绿、天蓝色以及夸张的花朵形态表现出单纯而热烈的情感。作品深深打动幼儿的心,令他们震撼、感动。米罗的作品《星空》,简约、概括的形状,纯净、单纯的色彩能引发幼儿自由的想象,体验音乐般的美感。

  (三)趣味的生活化美术创作活动,演绎创意智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注重通过丰富的形式让幼儿走进真实的生活,获得美的感受。

  1.选择生活化的创意美术活动形式,点燃创作激情。

  组织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在生活中发现,在活动中体验。如,我们尝试结合季节特征,带孩子们公园中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通过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亲自去探讨他们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使幼儿达到愿说乐问的境地。

  2.提供生活化的创意美术活动材料,奠定创作基础。

  《纲要》中指出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选择便于自发探索、操作、有充分想象空间的材料,让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如石头、树叶、贝壳、种子、稻草等自然物,报纸、纸箱、纸盒、纸筒、瓶盖、毛线、蛋壳、饮料瓶等废旧材料,既方便收集,又自然环保,更重要的是每件不同的材料可以给幼儿带来不同的创作灵感。

  3.创设生活化的创意美术区角活动,满足创作需求

  幼儿的美术活动室与各班创设的美术区角中,提供了多样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材料供幼儿活动。孩子们十分乐于摆弄它们,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进行多种多样的美术表现活动。如,自由地进行电线、麻绳创意造型,翻绳游戏,编麻花绳,还可以通过搓、编、捆、扎等对稻草进行造型制作。利用废旧玻璃瓶、塑料瓶、纸盘来制作、彩绘装饰彩陶、青花瓷器等;在废旧纸卷芯上装饰图案;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纸浆画等。

  4. 开展精彩纷呈的亲子活动,共享创作成就。

  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有良好而持久的影响,家长参与幼儿活动能大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激发创作灵感。我们多次举办了“我和妈妈齐动手”的亲子制作活动。幼儿与家长在自然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画画、贴贴,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理解的艺术美。盒子汽车、瓶子娃娃、纽扣贴画、泥塑、布艺制作等精彩纷呈的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亲子间愉快的情感,充满爱的表达,他们更愿意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作。

  (四)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发展创美能力。

  1.教学目标上由注重技能教学向情感教学转移。

  传统的美术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幼儿的技能发展,容易忽略幼儿的情感呵护。因此,有的幼儿会出现厌恶、焦虑的不良情绪。因此,在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老师在做好专业技能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多关注对幼儿情感的关怀,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2.教学形式上由单一形式向多样化教学发展。

  以往的美术活动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固定的教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就影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研究中,我们提出了多样化教学,如主题式系列活动、区域自主活动、互助式活动、亲子活动等不同的形式。在指导过程中,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意境想象法、启发探索法、修改图像法、主题联想法、色彩欣赏法等。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也采用了一种材料多种创作,同一主题多种材料表现等方法。多样的形式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学习意愿,从而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动手及审美能力。

  3.教学的评价由片面评价到全方位评价。

  我们对幼儿进行评价都是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每一个幼儿进步或者是出彩的地方进行表扬,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作品要做具体简要的评述。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对于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及表现都要做出全面的评判,这就要求教师要实现对于幼儿评价的多元化,如纵向的评价法、横向的评价法、对照的评价法等。

  八、研究后的思考

  1.生活化的创意美术教育通过生活化的活动,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从而实现美术活动的真正价值。实施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对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一部分青年教师处理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对活动富有创意的设计能力,观察、分析、评价幼儿作品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的来源不仅仅是孩子的兴趣、经历、体验和需要预先的设计,更需要在师幼互动中,捕捉来自孩子生活中的兴趣点及时进行调整,生成新的更适宜的创意美术活动。因此,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使生活化创意美术活动更显动态、灵活的特性,使幼儿体验到更加多样的创意活动,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需要,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还须继续深入的进行科研实践,思考研究。

  九、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教育部颁布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给幼儿园老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 孔起英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4]《幼儿园美术教育》 孔起英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5]《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丛书》 屠美如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一版

  [6]《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刘秀银等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1月版


了解相关出版服务
上一篇:《初高中教学衔接》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下一篇:教育叙事研究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我要出版

注:学术顾问将联系您,请通过好友验证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