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教材抄袭行为的原则

作者:尚捷文化网2017-06-28 浏览量:278

  记得听过这样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曝光的抄袭新闻,这也是大家见怪不怪的事情。那么,认定教材抄袭行为的原则标准是什么呢?下文详细介绍。

认定教材抄袭行为的原则

  首先,要明确举证责任。明确举证责任是处理抄袭侵权案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确定抄袭侵权举证责任时,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性原则。根据“接触加实质性相似”的认定规则, 原告指控被告侵犯其著作权,应证明被告接触了原告的作品,被控侵权作品与其作品有实质性相似。如果被告提出合理使用、适当引用或原告的作品非独创性等理由进行抗辩时,就应当由其承担相关抗辩理由的举证责任。

  其次,要确定成套教材类文字作品的“独创性”内容。

  独创性是作品的法定要件之一,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是指作品系作者独立完成并能体现作者特有的选择与安排。在成套类教材作品中,一般会存在部分原理、公式、通用代码等属于公有领域的非独创性内容。单就这些内容而言,原告一般不享有著作权。如何确定“独创性”内容是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般而言,法官只能通过一般常识和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对“独创性”内容进行判断。如果被告不提出非独创性抗辩,法官一般不应对原告作品具体内容的“独创性”进行否定性评判。当被告提出非独创性抗辩时,面对内容庞杂的成套教材类文字作品,法官的常识和专业知识往往难以作出客观全面的评判,此时,应根据被告提供的具体证据逐一进行判断。如果被告未举证证明原告作品内容本身不具有独创性,一般情况下,法院应认定原告作品的“独创性”。

  第三,如何对成套教材类文字作品进行“实质性相似”判断。在认定了“独创性”内容后,“实质性相似”的评判就直接决定了侵权成立与否。一般情况下,某作品与他人作品相同或实质相似的部分属于他人作品中有独创性的部分,可以合理排除某作品该部分内容是独立创作的可能,从而认定构成抄袭侵权。但同时也要排除合理使用、适当引用等情形,才能认定抄袭侵权。在对成套教材类文字作品是否构成抄袭侵权进行认定时,应该从整体要素和具体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区分对比,进而确定是否构成整体抄袭或部分内容抄袭。对成套教材类作品认定整体侵权,一定要采取谨慎态度。

  除非明显的照搬照抄,一般情况下不宜认定构成整体侵权。一方面,成套教材类文字作品的整体性要素的独创性难以认定,另一方面,在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保护著作权之间应维持利益均衡,适度保护才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对成套教材类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实质性相似”判断时,也应采取慎重态度。可能会发生两本书相同之处取自同一公有领域中的作品,而不是后者抄了前者的。

  由于科技知识本身的客观性和表达方式的有限性,在编著教材时,对学界公认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技能的表述一般情况下并不体现很高的独创性(概念、理论、知识、技能的原创者或开创者除外),为了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展,通常应该允许在编著教材时适当引用学界公认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技能。使用这些基本概念、理论、知识、技能本身不能视为是抄袭和侵权。

了解相关出版服务
上一篇: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步骤 下一篇:教材出版需要书号吗

我要出版

注:学术顾问将联系您,请通过好友验证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