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课题申报

提供最优质的指导服务

省级课题研究方案范例

作者:尚捷文化网2018-07-10 浏览量:212

  省级课题申报书中,课题研究方案是其重要内容,包括课题提出、课题界定、课题理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方法等等。接下来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省级课题研究方案范例

省级课题研究方案范例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不断提高,各地的残疾儿童入学率逐年增加,生源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校原先是一所以招收听障学生为主的学校,只招收一部分轻度智障儿童。近几年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开始招收中重度智障学生,学校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进入学校,使得以前的课程设置、教育模式、培养目标不再适应这些智力受损程度严重的智障儿童,我校教师在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下,为了改善智障儿童的生存能力和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探索中重度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为主的研究实验,认为进行这次课题研究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智力障碍”,医学上又称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精神发育障碍,如遗传、先天或后天种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以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的损伤,同时可伴有某种精神或躯体疾病。他们由于心理障碍,导致社会适应中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 

  2、“中、重度弱智儿童”是指经过心理测量专业技术人员测试,智商(IQ)在54——25之间的学龄期儿童。

  3、“社会适应性”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社会适应性良好的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人文环境的改善为主,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使学生未来进入城市、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角色与就业生涯的需要,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创建了学生活动中心并开设各种兴趣小组课程,配备专业老师讲解城市的社会动态和职业特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方面能力,增强学生适应未来发展能力,以成为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平凡的、有一定技能的、有幸福感的社会公民。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具有可塑性。人是“未特定化”的存在,智力落后儿童同样是。人在生物学上的“匮乏性”或“未特定化”之特点,构成了人的可塑性和可能性,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就人的能力而言,以人的未特定化和人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可能性为基础,人的生命具有可翅性,也即“可教育性”(educability)。迄今为止的所有教育旨趣都是在努力使人的可能得以实现和扩大。无论是夸美纽斯的“小宇宙”还是卢梭身心自由发展的“自然人”的培养,洛克对风度优雅的“绅士”的塑造,赫尔巴特提倡培养道德的“完人”和杜威的培养“生长的人”,包括我们今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无不如此。 

  2、人的发展性理论。人本质的基本特性是发展性、变化性,弱智儿童同样具有可发展性。 

  3、影响人发展的三因素理论。影响人发展的三因素指遗传、环境和教育。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其遗传因素是最不占优势的,但其余两个因素可作为我们进行研究的主要因素和切入点。 

  四、课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及新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力求在学生生寸能力研究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主要范形的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我们的课题正是运用这种理论,积极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对智障学生进行各种知识和生存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指导原则:注重实践原则、生活化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科学界定“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内涵,准确定位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 

  2、探讨促进“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相关操作策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的保障机制。 

  通过课题研究,归纳出智障学生社会适应中的教育对策。建构“以解决社会适应问题为中心”的教育课程,探索培智教育课程的改革。 

  通过课题研究,开展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调查与教育实践,满足他们的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社会,独立生活。

  六、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中的教育方案设计 

  3、建构“以解决社会适应问题为中心”的教育课程的研究 

  4、提高智障学生社会适应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研究 

  5、进行适合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研究 

  6、智障学生社会适应中教育案例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现行特殊教育中影响“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因素。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影响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诸多因素和共性问题,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探讨“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策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寻找促进“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措施,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3、个案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差异性。分类对个别学生、实验班级、某一年级、某一学科、某一群体等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综合运用跟踪法、追因法、产品分析法揭示教育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4、文献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培养”的内涵、目标。搜集、整理和借鉴现今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目标作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七、课题的研究实施步骤 

  本研究将大体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10月—11月):界定“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内涵,进行中重度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根据方案确定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第三阶段(2012年7—2014年6月):探索培养“残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不断改进教育内容,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探索出残障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四阶段(2014年7月—2015年5月):总结整理本课题研究资料,汇编教材、总结经验。

  八、课题结题形式     

  实验报告、科研论文、教材 

了解相关出版服务
上一篇:十三五课题申报流程 下一篇:十三五课题是指什么

我要出版

注:学术顾问将联系您,请通过好友验证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