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那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包含哪些阶段?本文详细为您介绍。
第一,发现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能够发现问题,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实际上,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在限定的课时内教长课文、练习设计、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这是因什么问题造成的。要多动脑,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方法
即针对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向行家里手请教,专程拜访某专业人员,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解决问题
即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凑效,但也可能效果欠佳,这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泄气。
第四,总结过程
即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著名专家斯腾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
第五,付诸实践
就是最后一定要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就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显著改进。
小课题组成阶段:
1.整理与描述。
在这个阶段,教师往往注重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的描述和勾画,形成叙事性质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在叙事式小课题研究报告的形成过程中,通常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处理好叙事与理论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沉迷于故事叙写,而要将自己的教育生活加以理论提升。二是处理好叙事与研究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研究随意化的倾向,要对教育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思考与研究。三是处理好叙事与交流脱节的问题。学校应努力为教师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通过成果汇报会、小课题研究沙龙等形式,尽可能地为教师创设成果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参与小课题研究的热情。
2.评价与解释。
任何不包含意义挖掘和生成的活动都不能称之为研究,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建构也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叙事意义的探寻和挖掘之上。所以,在要求教师撰写好叙事式小课题研究报告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提高认识,提炼经验,揭示规律,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小课题研究成果。
注:学术顾问将联系您,请通过好友验证
加学术顾问好友交流需求
学术顾问根据需求,介绍适合服务
为保障双方权益,签订正规合同
装帧、印刷,邮寄样书(依书号而定)等
根据初期商定,申请对应的书号
审稿、查重、润色、封面、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