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课题申报

提供最优质的指导服务

《基于积累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中期成果报告范文参考

作者:尚捷文化网2017-04-15 浏览量:278

  课题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总结的有关《基于积累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中期成果报告范文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基于积累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中期成果报告范文参考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数学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改为“四基”,即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的学术形态往往是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的。数学的教育形态,则是密切联系学生的活动经验,鲜活的,具象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同时课标也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单独的学习领域。因此,“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应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加深学生数学理解的有效方法,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必然要求

  在应试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往往偏重于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为目的的熟练性训练(如题型的强化训练),而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的长效性目标。总体看来,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课程标准》已明确把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列入了课程目标,但发现“数学活动经验”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并未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

  (三)是数学学习实质的必然要求

  首先,掌握好一些基本活动经验,将对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产生“正迁移”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即有一颗“数学的头脑”,对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能力有着基础性作用,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公民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能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它的研究必将进一步凸现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体验,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各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也是“教育公平”理念的一项要求。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将会强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这样,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应是教育的研究者,有助于数学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四)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校是泰州市三所“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的其中一所,在姜堰初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载着姜堰教育领军的重任。作为“实验学校”改成搞实验,必须思考、探索一条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办学之路,必须以课题促发展、以研究促提升,要通过这一项目研究寻找到一种“发展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范式,继而能够将这种范式能够辐射到其他学科,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课程目标的变化,尤其是史宁中、张奠宙等数学教育专家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点关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但是,从查阅的文献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进行的阐释,在实践方面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内涵及教学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而且有助于深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二、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一)工作情况

  长期以来,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我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注重了对学习结果的关注,围绕着“双基”,形成了“习题演练”“变式训练”“精讲多练”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这也成为我国数学教学值得肯定的成功经验。但另一方面,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 忽略了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针对当前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的现状,课题组经过探讨与思考,觉得新课程下的学生数学活动应该基于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应该基于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应该基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实施“基于积累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课题,从数学活动经验概念内涵及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框架研究、教学行为有效性设计研究、“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1.管理保障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进行,由校长室、教科室领导、监督,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具体开展实施,做到分层管理,责任落实,合力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定期集中学习,围绕各子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留下课题研究的轨迹,学校专门建立了“十二五”课题管理专题网站,为各子课题建立专门栏目,所有子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及时上传,确保了课题轨迹的真实,同时也使课题管理动态化。

  2.活动安排

  开题一年来,围绕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1)自主学习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每位成员加强学习,经常性性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做读书笔记,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新颖的理论依据,课题组要求成员学习以下文章和书籍:《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史宁中)、《论数学活动的过程性知识》(涂荣豹、宁连华)、《哲学的改选》(杜威)、《经验与自然》(杜威)、《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黄翔)、《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单肖天)、《“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与分类》(张奠宙等),学校为课题组的每位成员订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成员们的科研素质,也使他们逐步具备了一个学者的气质。

  (2)专家导行

  自开题以来,学校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工作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引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013年1月,省特级教师、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顾广林副校长受邀来我校对课题的开展进行了专门的指导,顾校长目前也正在对初中生积累数学基础活动经验这一方面进行研究,顾校长将他们学校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逐一介绍,让课题组的成员们受益匪浅。

  2013年3月,泰州市教科所胡唐明副所长受邀来我校就课题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胡所长指出,课题研究要规范,犯“规”主要表现在思想上、行动上和文本上,起跑犯“规”:非不能,而不为;过程犯“规”:非不为,而不像;结果犯“规”:非不像,而不响。

  2013年10月,省特级教师、泰州市教研室主任石志群应邀来我校进行专题指导,他结合自身所写的大量,指出写作之源来自听课、热点问题、教学反思以及理论学习与经验借鉴。在谈到课题研究时,石主任特别指出,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源于教学实际,最终目的也是服务于教学实际,任何脱离了教学的课题研究必然是伪研究。

  (3)内外交流

  自课题研究起,举办讨论、指定书目、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引导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新理论,以课堂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实验课、研讨课、组内推磨课、名特优教师示范课、校际间走课、专题讲座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展示,研讨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并就每节课要求课题组成员都必须有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让每位参与的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事实证明,凡参与了研究的老师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不仅个人得到了发展,同时还能以点带面,带动了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的进,2012年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姜堰先进教研组。

  (4)自我反思

  课题组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首先要求课题组成员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反思”,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研究习惯。其次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向学校网站至少上传一篇教学反思,课题组成员是每个月至少上传一篇。校刊《鹿鸣文苑》上设立课题研究专栏,就是从老师们上传的案例中挑选出优秀案例来发表。另外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增强课题组成员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二)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本课题立项以后,我们第一次组织了全校400名学生参加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看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状况是否一样。问卷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不同的问题,整体反映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情况,问卷包含12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其中第1题是考察学生对于数学课中进行观察、操作、讨论及课后的引申对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感受到重要性,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第2、3题是考察学生积累观察活动经验的现状,第4题是考察学生平时与学生或老师的交流状况,从而了解学生积累数学交流活动经验的状况,第5题是考察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有充分体验了整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第6题是考察学生对于作业中猜想题、探究题的积极性,进而了解他们积累数学猜想、探究活动经验的情况,第7题考察学生积累数学归纳活动经验的状况,第8题考察学生积累数学推广活动经验的状况,第9题考察学生积累数学建模活动经验的状况,第10、11、12题是考察学生积累操作活动经验的情况,第13题是考察学生积累日常生活中数学经验的情况。

  调查实验中共发出问卷400份,有效收回400份,与50名学生和25名老师进行了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及与学生、老师的交流,了解了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以及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了解初中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状况,总的来说,调查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数学活动课较少,学生积累数学观察、操作活动经验的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学生擅于交流,喜欢把他们的思想与学生或老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形或者无形中就积累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大多数学生不是很积极参与整个课堂,这反映出学生积累数学体验活动经验的状况不是很好,对于积累数学猜想、探究活动经验、数学推广、归纳活动经验、数学建模活动更是问题严重,这说明重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已经是迫在眉睫。

  2.设计子课题,分解研究任务。

  基本活动经验,本质上是“方法与过程”的具体化、显性化。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来自观察、体验);(2)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创设实际情景构建数学模型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更多的是因传授而内化的);(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由纯粹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更多的是与数学方法相关的经验,由众多正例、反例悟出)。

  依据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实际研究中,将课题分解为以下五个子课题来进行研究:

  (1)数学活动经验概念内涵及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框架研究;从学生经历的具体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逐步形成的对数学活动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数学活动过程的一些倾向性价值判断;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学观察、数学发现、数学猜想以及如何验证、归纳、交流与讨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等方面构建数学活动经验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基本框架,并进一步探究其内涵。

  在充分了解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现状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提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首先是从活动引领开始,这是因为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因此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核心是要提供一个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作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部分。只有让经验的“根”扎得更深,知识的“树”才能长得更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经验为起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将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评价反思,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活动经验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进程。通过对简单的直观活动经验进行提升,以形成新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实现经验改造思想重新改组。因此,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历了导学导思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并予以评价强化,帮助学生经验显性化,在经验交流时要对数学活动经验给予提炼总结,并加以推广。

  从2013年1月起,我校的数学课堂强势推进以上教学流程,子课题成员深入课堂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和调整,将其中的一些优秀课堂拍摄下来,组织全体数学教师研讨、学习。6月,再次组织了400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并走访50名学生和25名老师,发现已初显成效,师生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视程度已明显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已有明显增加。

  (2)教学行为有效性设计研究;

  所谓有效性,指的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教学行为有效性设计研究的子课题组主要是分析学生既往的学习经历,注重对已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必要的梳理,避免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出现断层。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提升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践层面上的理论梳理,以丰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也不例外,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起着一定的副作用。课堂教学中,关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时的不利因素,避免已有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负效应。子课题组的成员以课堂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通过问卷调查、方案设计、集中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的增值效应,力求让教学行为更加有效。

  (3)“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来自观察、体验,从哲学视角来看,数学的直接经验既是数学的起源,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初中数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因此,应设计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其中的“数学味”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购物活动、测量活动、制作长方体纸盒等。

  子课题组设计了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计划,专门设计了学生活动教材,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丰富了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和经验,它的直接价值并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对学习材料的感性认识。例如,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发现正好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直观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过程,学生费时不多,但是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接经验。

  “直接活动经验的积累”较为适合初一年级的学生,教学中做到“五要”: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二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学习数学;三要注重导“学”与导“思”要有机结合,在处理导“学”与导“思”关系中,启迪学生思维;四要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活动性直接经验;五要给学生数学活动的自由度,充分展示个性。

  (4)“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是由纯粹的数学活动获得的经验——更多的是与数学方法相关的经验,由众多正例、反例悟出。这类活动是专门为数学学习而设计的,是具体的形象的数学操作。

  子课题组根据教学的流程设计了专门的评价表,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掌握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积累的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同时还从代数、几何、概率三大模块入手,从积累“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视角,分别就概念课、定理探究课、习题课以及试卷评讲课五个方面的优秀教学设计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评点。

  (5)“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书本抽象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感受,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甚至于有些还很不容易理解。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就是指教师创设一系列数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经验。这类活动的特征是模拟,在假想的模型中进行操作和探索。这些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而大量存在于数学活动之中,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初二、初三的学生不能只停留在简单操作层面上,因而积累“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是研究的重点。

  子课题成员结合子课题研究的目标,制订了详实有效的学期研究计划,进行开拓性研究,研究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形式,既有专题研讨,又有学术沙龙,还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堂研讨,用丰富的案例来诠释如何积累学生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用学生的小来证明学生经验的提升。

  (三)研究成果

  1.丰富了核心概念的内涵

  在开题报告中界定核心概念时主要是对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经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及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设计这四个核心概念进行了阐述,而对于活动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以及初中生应具备哪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未加以说明,研究过程中发现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澄清。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根据人们的感觉经验,它会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和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的区别在于,数学活动经验没有确定的逻辑起点,也没有很明显的结构,它是因人而异的,是隐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米山国藏看来是对人有帮助的精神,数学的推理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经历过的挫折等等,其形式或过程是多种多样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活动途径来看,我们可以把中学数学基本活动分为以下八个方面:(1)数学观察活动(2)数学操作活动(3)数学体验活动(4)数学交流活动(5)数学猜想探究活动(6)数学推广活动(7)数学归纳活动(8)有益于培养数学建模意识的活动。依据不同的数学活动,得出相应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1)积累数学观察、操作活动经验;(2)积累数学体验活动经验;(3)积累数学交流活动经验;(4)积累数学猜想探究活动经验;(5)积累数学推广、归纳活动经验;(6)积累数学建模活动经验。

  为此,我们将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丰富为:

  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包含两部分(1)数学活动经验的概念内涵及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框架研究(2)促进学生积累各种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而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这方面,学生是如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也需要加以研究。

  目前还没有学者对于学生是如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行相关的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考察,张寿彬老师在《学生如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一文中指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刘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1)设计一个好的数学活动;(2)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目标;(3)充分发掘做数学的教育价值;(4)积累数学活动过程中的数学经验;(5)开发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评价手段以及方式。”如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他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1)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经验;(2)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3)把失利经验上升为有利经验;(4)把知识经验上升为策略经验。

  许小燕老师也指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适当开展操作活动,可以积累感性经验;(2)自己进入生活场景中,积累生活经验;(3)关注实践应用,提炼生活经验。

  茆桃平老师在《关于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一文中指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注意来自感官、知觉的经验;(2)在探究活动中,注重于思维操作经验与行为操作经验;(3)在思维活动中,注重积累策略性、方法性经验;(4)在综合活动中,注重于发展应用的经验。

  对于影响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因素的探究,高荣兴老师的《影响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的因素》中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到影响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因素概括为: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学生本身、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中的情境与数学活动的任务的影响三个方面。

  2.编写了校本教材

  为了有效地实现积累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组的所有老师共同开发和制定了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的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把校本教材的命名为《体验数学活动 感悟数学文化》,教材从数学之史、数学之用、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趣、数学之语六个方面来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实际教学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3.发表(获奖)、赛课

  (1)发表22篇。

  (2)获奖8篇。

  4.积累了学生的活动经验

  课题组所提出的教学流程是从活动设计开始的,课堂上大力推进了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学得灵活,学得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到了数学的探索过程、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从而获得活动经验,促进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数学小,学校开展了数学小比赛。

  5.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堂

  为推进课题的研究,学校在校内推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流程:

  6.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积累初中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其特点:强调借助数学活动,调动已有认知经验,激发学生乐于参与,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开放”互动取代“僵化”的单向灌输。这样灵动的课堂设计,必须要以教师水平和学生特点、所授课的类型和教学硬件条件等作为依据。

  在没有参加这个课题研究之前,很多老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都不到位,更不要谈什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以来,通过专家导行、同行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已经把握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并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能根据课堂设计出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案例或撰写了相应的,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数学教研组有许兴林、马荣平、吴曙红、石建华、陈东进、高荣兴、许小燕、霍彩霞、丁洁、余丹丹等二十多人获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名教师的光荣称号,有2位老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对象,有近二十位老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其中省一等奖三名,全国二等奖一名,全国三等奖两名,许兴林、吴曙红、石建华、马荣平、高荣兴几位老师赴响水、兴化、靖江、泰兴等地做有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讲座五场。

  7.提升了学校品位

  该项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被评为教科研先进学校。学校由原来的姜堰二附中更名为姜堰区实验初中,刁平、许亚平、许兴林、唐余富、张玉玲、严萍、丛元武、钱小芳八位老师被聘为专业委员会委员或副理事长,学校是全区新教师培训基地。

  三、当前课题研究的困惑

  课题研究至今,课题组每位研究成员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惑:

  1.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不同的人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不一样,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么样制定一个最低底线来衡量学生所获得的活动经验?

  2.我们应该如何制定一个可以执行的评价机制来判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到了实处?

  3.研究过程中发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关系密切,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4.在子课题“教学行为有效性设计研究”》方面,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密度量大质差的现象,也就是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较少。

  5.课题研究过程中虽然努力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但由于水平有限,总觉得理论提升具有很大的困难,很难总结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今后课题研究的思考

  1.子课题《数学活动经验概念内涵及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框架研究》目前已构建了基本教学流程,拟打算下一阶段能从宏观上构建基本的教学框架。

  2.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教育科研指南》和《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与应用》等书籍,确保课题研究不偏离正确方向,特别还要加强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方面的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3.再次对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初期的问卷进行纵向比较,整理分析数据。

  4.从发展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角度研究课堂特征,寻找课堂教学的一般的规律,做出相关理论的探索。

  5.寻找到一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范式,丰富关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内涵,增加教学的设计经验。

  6.继续按计划完成后面的研究工作:

  (1)数学活动经验概念内涵及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框架研究,进行4次研讨,负责人:邱小敏。

  (2)教学行为有效性设计研究,再开设4节研讨课,进行3次研讨,阶段成果形式:、教学设计,负责人:孔忠娣。

  (3)“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再开设2节研讨课,进行2次研讨,阶段成果形式:、教学设计,负责人:高荣兴。

  (4)“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再开设3节研讨课,进行4次研讨,阶段成果形式:、教学设计,负责人:霍彩霞。

  (5)“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再开设6节研讨课,进行6次研讨,阶段成果形式:、教学设计,负责人:许小燕。

  (6)做好总结,整合教学流程,开设4节研讨课,进行4次专题研讨,阶段成果形式:、教学设计、结题报告,负责人:石建华。

了解相关出版服务
上一篇:课题申报有哪些基本流程 下一篇:课题结题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我要出版

注:学术顾问将联系您,请通过好友验证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点击咨询